上天入海,青岛绳缆“拉伸”世界新高度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媒体报道

2021-04-14 1306

青岛海丽雅集团(青岛华凯海洋科技)绳缆依靠专注和创新,产品装备“蛟龙”号、“天问一号”、万吨级巨轮,成为行业冠军型企业。


青岛海丽雅集团


■海丽雅研发的特种绳缆曾协助“蛟龙”号顺利完成深潜任务。图为海丽雅公司里陈列的“蛟龙”号模型。


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“绳子”的身影,衣物、包装……“绳子”的存在极为寻常。然而,看似普通的绳子赋予科技元素后却能“上天入海”。在青岛,有家在国内外都大名鼎鼎的绳缆企业,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本土企业青岛海丽雅集团(青岛华凯海洋)。装备载人潜水器“蛟龙”号、护航“天问一号”火星着陆、服务万吨级巨轮……虽然两家企业有着不同的故事和产品,但都在绳缆这个领域“拉伸”出了世界级高度,擦亮了世界绳缆领域的“青岛名片”。


一根绳子可以“上天入海”


历经7个月的全速前进,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已于今年2月抵达火星轨道,并在近日传回高清火星影像图。按计划,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将于今年5至6月择机着陆火星,开展后续的巡视探测。“天问一号”让海丽雅再次火了一把,CCTV《对话》栏目以“来自火星的一场约会”为主题,解读了这项任务背后的故事。这期节目上,海丽雅副总工程师徐连龙作为嘉宾,讲述了企业在“天问一号”中的两大贡献:提供着陆伞绳连接技术、研发并提供特种弹性绳索以用于着陆器耐冲击试验。


护航“天问一号”探测火星,让海丽雅再次收获赞誉。始建于1922年的海丽雅,坐落于市北区大沙路2号,由生产女士扎头绳起家,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特种绳缆、应急自救产品研发生产等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曾先后为中国海洋科考船“大洋一号”、“科学”号、“雪龙”号、载人潜水器“蛟龙”号、大型飞船返回舱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定向研发特种绳缆,目前拥有专利1600多项。


专注与创新成就“中国高度”


统计显示,我国近五成的企业生存时间不足5年。美国《财富》杂志的统计数据显示,美国62%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,只有2%的企业能存活50年。


是什么秘诀让两家企业存活超过50年,把一根小绳子做成了大产业,而且达到了世界级高度?专注与创新,是两位年龄相差26岁的企业家给出的一致答案。


“公司马上就百岁了,从生产女士扎头绳起家,到现在能生产各种特种绳缆,虽然品类、科技含量、应用领域天翻地覆,但不变的是我们一直‘靠绳吃饭’,不瞒你说,这些年很多朋友劝我投资地产、金融,让我赚‘快钱’,我都不为所动,一直踏踏实实地做好一根绳。”提起企业的专注,海丽雅董事长张旭明颇为坚定。


提起创新,海丽雅副总工程师徐连龙和他的研发团队最有发言权。全神贯注于绳,十几年来,他和研发团队用钻研和创新让一条条看似普通的绳子“上天入海”。记者了解到,在“蛟龙”号深潜不断创造世界纪录的过程中,布放回收等3个关键系统均使用了徐连龙团队研发的一款海洋物探绳缆。这些物探缆绳一次次接受深海复杂环境的考验,圆满顺利地帮助“蛟龙”号完成深潜任务。荣誉的背后,是徐连龙团队没白没黑经历上千次试验,两年刻苦攻关的结果。通过他们的努力也让有着“中国绳王”美誉的海丽雅,创下绳缆界的中国深度、中国精度、中国温度、中国强度四个第一。


拧成一股绳,拓展青岛产业宽度


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向新的辉煌,如何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延伸青岛绳产业的宽度和高度,成为两家企业掌门人共同思索的问题。


“未来海丽雅将大力布局应急安全领域,拓展民用市场。”每当企业面临新的抉择之时,张旭明总会适时给出方向,虽然往往需要力排众议,这一次也不例外。企业不少高管、员工都认为把原有产品做好就行了,舒舒服服把钱赚了,没必要冒险投入新的领域。但张旭明展现出了她一如既往的坚定。“美国、日本的应急产业都是很庞大的产业,比如家庭逃生急救包、车辆应急包,在欧美国家几乎成标配了,但中国仍在普及阶段,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,值得我们去拼搏。”张旭明认为,应急产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,需要携手优秀同行共同把“蛋糕”做大,奠定绳产业的“青岛高度”。

热点新闻

绳索厂家
绳索厂家